温度传感器的分类方式多样,核心可依据测量原理和接触方式两大维度划分,不同类别产品的技术特性、适用场景差异显著。以下是详细分类及典型应用说明。
根据感知温度的物理 / 化学效应不同,可分为以下 6 大类,涵盖主流工业及民用场景:
原理:利用导体(如铂、铜)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实现测温,电阻与温度呈固定函数关系
特点:测量精度高(通常 ±0.1~±0.5℃)、稳定性强、线性度好,适用于中低温场景(-200℃~850℃),需外部供电。
典型类型:
铂电阻:工业首选,耐腐蚀性强、精度高;
铜电阻:成本低,适用于 - 50℃~150℃的干燥环境;
半导体热敏电阻:灵敏度极高,体积小,常用于家电、电子设备(如手机电池测温)。

原理:基于 “塞贝克效应”—— 两种不同金属组成的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会产生热电势,电势大小与温度差呈正比。
特点:测量范围极宽(-200℃~2300℃)、耐高温(可测熔炉、锅炉高温)、无需外部供电,但精度略低于热电阻,需注意 “冷端补偿”(环境温度变化会影响测量)。
隆旅 WZ 系列关联:WZ 系列部分扩展型号集成热电偶芯体,搭配一体化变送器(如 WZ-105 防爆型),可用于化工、冶金等高温 / 防爆场景,输出 4-20mA 标准信号,简化冷端补偿操作。
原理:利用物体热辐射效应——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检测红外线强度,换算成对应温度值。
特点:无需接触被测物体,适用于高温(如熔炉火焰)、易腐蚀(如酸碱溶液)、运动物体(如生产线传送带)或不便接触的场景;但受环境影响大(如粉尘、烟雾会遮挡红外线),测量距离和目标大小需匹配。
典型应用:红外测温枪、工业红外热像仪、家电(如微波炉温控)。
隆旅 WZ 系列对应:WZ 系列以接触式为主,若需非接触场景,可搭配隆旅红外模块与 WZ 系列变送器组合使用,实现 “非接触测温 + 标准信号输出” 的集成方案。

原理:本质是 “热电偶的延伸”—— 用与热电偶电极材料热电特性相近的导线,将热电偶的 “冷端”(信号输出端)延伸到温度稳定的环境(如控制室),避免冷端温度波动影响测量精度。
特点:不直接测温,而是优化热电偶的冷端补偿效果,提升整体测量稳定性,需与对应型号热电偶匹配(如 K 型热电偶配 K 型补偿导线)。
典型应用:长距离工业测温(如电厂锅炉、长管道)。
隆旅 WZ 系列关联:WZ 系列热电偶型产品(如 WZ-201 铠装式)可配套专用补偿导线,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导线型号及接线规范,确保冷端补偿精准。

原理:将测温元件(如热敏电阻、铂电阻)、信号放大电路、AD 转换器、通信模块(如 I2C、RS485)集成在同一芯片 / 模块中,直接输出数字信号或通过总线通信。
特点:体积小、集成度高、无需复杂外围电路,支持可编程(如设置报警阈值、采样频率),适用于自动化系统、智能设备。
隆旅 WZ 系列对应:WZ 系列智能型产品(如 WZ-103 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属于集成式设计,内置信号处理单元,可直接输出 4-20mA 模拟信号或 RS485 数字信号,还可选配继电器报警功能,无需额外搭建放大 / 转换电路。

定义:需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通过热传导传递热量,使传感器与被测物体达到热平衡后测量温度。
优点: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不受环境光 / 粉尘影响;
缺点:响应速度较慢(需热平衡),不适用于高温、腐蚀性或运动物体;
典型类型:热电阻、热电偶、集成式温度传感器;
隆旅 WZ 系列核心类别:WZ 系列全系以接触式为主,如 WZ-201 铠装式(可插入管道 / 设备内部测温)、WZ-101 温度传感器(测空气 / 表面温度),均需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
定义:无需接触被测物体,通过检测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等间接测量温度;
优点:响应速度快(毫秒级)、适用于高温 / 危险 / 运动物体;
缺点:精度受距离、环境(粉尘 / 烟雾)、物体发射率影响;
典型类型:红外温度传感器、微波温度传感器;
隆旅 WZ 系列扩展应用:可通过 WZ 系列变送器与第三方红外探头组合,实现非接触测温场景的信号标准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