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装操作:严控精度,规避机械损伤
安装前必须用百分表校准输入轴与输出轴的同轴度(偏差≤0.2mm)和平行度(≤0.1mm/m),若偏差超标,运转时会产生附加径向力,直接导致应变片损坏或信号漂移。建议搭配弹性联轴器(如梅花联轴器),可吸收 ±0.5mm 的同轴度偏差,避免刚性连接带来的冲击。
禁忌:严禁强行安装或敲击传感器外壳,防止弹性体产生永久形变,影响测量精度。
实际加载扭矩不得超过传感器额定量程的 120%(短期过载),长期运行需控制在额定值的 80% 以内,避免应变片过度拉伸导致老化加速。例如额定 500N・m 的传感器,日常使用应≤400N・m,峰值不超过 600N・m。 特殊场景:冲击性负载(如电机启动瞬间)需加装扭矩缓冲器,将冲击峰值降低 30% 以上,延长传感器寿命。 远离高温热源(如发动机排气管),传感器表面温度需控制在适用范围(常规型号 - 40℃~85℃),高温场景需选用带隔热罩的专用型号。同时避免安装在粉尘浓度高、腐蚀性气体环境中,若无法规避,需为传感器加装 IP67 以上防护等级的防护罩,并每周清洁一次。

NJL-101动态扭矩传感器
二、开机与运行:规范操作,监控信号状态
通电前先确认供电电压与传感器额定值一致(常见 ±15V DC 或 24V DC),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纹波(应≤5mV),纹波过大会干扰电桥信号。检查接线端子是否紧固,尤其是信号线与激励线,松动会导致信号时断时续,建议每季度重新紧固一次接线(扭矩≤0.5N・m,防止端子损坏)。 通电后需预热 30 分钟(低温环境可延长至 60 分钟),待内部电路温度稳定后再进行零点校准。零点校准需在无负载状态下操作:长按 “置零” 键 3 秒,直至显示值趋近于 0(误差≤±0.1% FS),若零点漂移超差,需检查是否存在残余应力(如安装螺栓过紧),松开后重新校准。
注意:每次调整安装位置或更换联轴器后,必须重新进行零点校准。
运行时需密切观察显示值波动情况,正常工况下波动幅度应≤±0.2% FS。若出现周期性跳变,可能是联轴器磨损或皮带张力不均,需停机检查;若数值持续漂移,需排查环境温度变化(如车间空调直吹)或供电电压波动,及时采取隔热、稳压措施。
紧急处理:若运行中突然出现 “无信号” 或 “数值超限报警”,需立即停机,切断电源后排查故障,严禁带故障运行,防止电路烧毁。
三、日常维护:定期保养,预防故障隐患
每周用压缩空气(压力≤0.3MPa)清洁传感器散热孔和外壳,防止粉尘堆积影响散热;每月用酒精棉签擦拭接线端子,清除氧化层,避免接触电阻增大。旋转型传感器需每半年检查滑环磨损情况,若表面出现划痕或发黑,需用细砂纸(800 目以上)轻微打磨,并涂抹导电润滑脂(如道康宁 DC-4),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按工况差异制定校准计划:常规工业场景每 12 个月校准 1 次,高频测试场景(如发动机研发)缩短至 6 个月,校准需依据 JJF 1257-2022 规范,选用精度高于传感器 1 个等级的标准扭矩仪(如 FLUKE 8100A)。若传感器经历强烈冲击(如过载 150% 以上)或长期闲置(超 6 个月),启用前必须重新校准,确保误差≤±0.1% FS。 长期闲置(超 3 个月)时,需先进行零点校准,然后切断电源,拆除传感器并清洁表面。存储环境需满足温度 10℃~30℃、湿度 45%~65% RH,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发霉。传感器需单独存放,不得与重物堆叠,防止外壳受压变形;接线端子需套上绝缘保护帽,防止灰尘进入或短路。
四、安全操作:规避风险,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
传感器接地必须可靠,屏蔽层单端接地(接地电阻≤4Ω),严禁与动力设备共用接地极,防止漏电干扰。维修时需先切断电源,待电容放电完成(约 5 分钟)后再操作,避免触电风险。
防爆场景:防爆型传感器需严格遵循 ATEX 或 IECEx 认证要求,不得擅自拆卸外壳,接线时需使用防爆密封接头,防止易燃易爆气体进入内部引发危险。
发现传感器异常(如异响、发热、信号失真)时,严禁自行拆解维修,尤其是内置应变片和电路模块,擅自拆卸会破坏密封性能和校准精度。应联系厂家售后,提供故障现象(如 “转速 6000rpm 时数值跳变 ±5%”)和使用记录,由专业人员检修,避免故障扩大。

NJL-201A静态扭矩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