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隆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隆旅电子 > 传感器常规问答 > 哪些因素会影响二维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哪些因素会影响二维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发布时间:2025-10-27
浏览次数:12
文章来源:http://www.shllsensor.com
影响二维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核心因素可归纳为传感器自身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环境干扰、信号处理四大维度,且因需同步测量 X/Y 两轴力,“交叉干扰”“力耦合” 是其精度控制的独特痛点。以下从各维度拆解具体因素、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形成系统性解析。
# 二维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 二维力传感器需同步精准捕捉平面内X、Y两轴垂直力信号,其精度不仅取决于单一维度的测量稳定性,更受“两轴力耦合干扰”“多因素协同影响”等特殊问题制约。任一环节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测量值偏离真实力值,甚至引发交叉干扰(某一轴力信号串扰至另一轴)。本文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环境干扰→信号处理”全链条,拆解影响精度的12项核心因素,结合二维传感器结构特性提供针对性优化方案。

传感器自身设计与制造:精度的 “先天决定因素”

二维力传感器的精度上限由设计理念与制造工艺决定,核心是解决 “两轴力互不干扰” 与 “弹性体稳定形变” 问题,以下为关键影响因素。

1. 弹性体结构设计与应力分布

影响机制:二维力传感器的弹性体多采用十字梁、轮辐式、剪切梁结构,其核心是确保 X、Y 轴受力时,弹性体形变区域独立、应力分布均匀。
  • 若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十字梁臂厚不均、应力集中区重叠),X 轴受力会导致 Y 轴方向产生额外形变,引发交叉灵敏度超标(正常应≤2% FS,严重时可达 5%~10% FS),直接导致两轴测量值相互干扰。

  • 例如:十字梁弹性体的 X 轴梁臂过薄,承受 X 轴拉力时,梁臂弯曲会带动 Y 轴应变片轻微形变,使 Y 轴输出虚假信号。

优化策略
  • 采用有限元仿真(如 ANSYS、ABAQUS)优化弹性体结构,确保 X/Y 轴应力分布无重叠,交叉灵敏度控制在 1% FS 以内;

  • 优先选择剪切梁结构,其通过剪切形变感知力信号,两轴力的耦合干扰比十字梁低 30% 以上。

2. 应变片选型与粘贴工艺

影响机制:应变片是力信号转化的核心元件,其选型与粘贴工艺直接决定信号采集精度。
  • 选型偏差:若选用的应变片灵敏度不一致(如 X 轴用 2.0mV/V、Y 轴用 2.1mV/V),或温度系数差异大(>10ppm/℃),会导致两轴信号放大后偏差显著;

  • 粘贴缺陷:应变片粘贴时存在气泡、偏移(与弹性体轴向偏差>0.5°)或固化不充分,会导致应变传递效率下降,测量重复性差(偏差>0.3% FS)。

优化策略
  • 选用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高精度应变片(灵敏度偏差≤±0.1mV/V,温度系数≤5ppm/℃);

  • 采用自动化粘贴设备,控制粘贴压力(0.2~0.3MPa)、温度(80℃)与时间(2h),确保应变片与弹性体紧密贴合。

3. 材料特性与加工精度

影响机制:弹性体材料需具备高弹性模量、低弹性滞后、强抗疲劳性,若材料性能不达标或加工精度不足,会导致长期稳定性差。
  • 材料缺陷:选用普通碳钢(弹性模量 200GPa)而非合金结构钢(如 40CrNiMoA,弹性模量 210GPa),会导致弹性滞后误差超 0.5% FS,且长期受力后易出现永久形变;

  • 加工偏差:弹性体关键尺寸(如十字梁臂厚、应变片粘贴面平整度)加工误差>0.01mm,会导致应力分布不均,两轴测量一致性下降。

优化策略
  • 弹性体优先选用 40CrNiMoA、SUS630 等合金材料,弹性滞后≤0.1% FS,抗疲劳次数达 10⁷次以上;

  • 关键表面采用精密磨削加工,平整度误差≤0.005mm,确保应变片粘贴面无凹凸。

4. 出厂校准的完整性

影响机制:二维力传感器需通过多点校准、交叉校准消除系统误差,若校准流程不完整,会导致测量精度先天不足。
  • 仅进行单轴满量程校准,未校准两轴同时受力的耦合误差,实际应用中两轴同时受力时精度偏差会翻倍;

  • 校准用标准力源精度不足(如 2 级标准力源),无法覆盖传感器全量程精度需求(如 0.1% FS 传感器需用 0.05 级标准力源)。

优化策略
  • 采用 “5 点单轴校准 + 3 点交叉校准” 流程:单轴按 0%、25%、50%、75%、100% FS 校准,交叉校准模拟 X/Y 轴同时施加 25%、50%、75% FS 力,修正耦合误差;

  • 选用 0.05 级及以上精度的标准二维力校准台,确保校准数据可靠。

安装与使用环节:精度的 “后天影响关键”

二维力传感器对安装精度、力的传递路径要求严苛,安装不当或使用不规范会直接导致精度失效,甚至损坏传感器。

1. 安装对中性与同轴度

影响机制:二维力传感器需确保外力沿 X/Y 轴正方向施加,若安装时传感器中心与受力中心偏移(同轴度误差>0.1mm),或安装面不平行(平行度误差>0.05mm),会产生附加力矩,导致弹性体局部应力集中,两轴测量值均出现偏差。
  • 例如:机器人末端安装传感器时,夹爪受力中心与传感器中心偏移 0.2mm,会产生附加扭矩,使 X 轴测量值偏大 3%,Y 轴出现虚假信号。

优化策略
  • 安装时用激光对中仪校准,确保传感器中心与受力中心同轴度≤0.05mm;

  • 安装面用水平仪找平,平行度误差≤0.02mm,必要时加装调心垫或球面轴承,自动补偿安装偏差。

2. 力的传递路径与附加力

影响机制:外力需通过刚性连接件(如不锈钢转接件)垂直作用于传感器,若传递路径存在间隙、柔性连接或侧向力,会引入附加力干扰。
  • 连接件与传感器之间有间隙(>0.01mm),受力时会产生冲击,导致测量数据波动;

  • 外力包含垂直于 X/Y 平面的 Z 轴力(如安装偏差导致的轴向力),会使弹性体产生非预期形变,引发两轴交叉干扰。

优化策略
  • 选用刚性系数≥2×10⁵N/m 的金属转接件,安装时用扭矩扳手按额定扭矩(如 M8 螺栓 15N・m)紧固,消除间隙;

  • 若场景可能出现 Z 轴力,选用 “二维 + Z 轴力” 的三维力传感器,或加装限位结构限制 Z 轴位移(≤0.1mm)。

3. 过载与冲击载荷

影响机制:二维力传感器的安全过载能力通常为 120%~150% FS,若实际受力超过量程或存在瞬时冲击(如碰撞、快速加载),会导致弹性体永久形变或应变片损坏。
  • 过载后,弹性体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即使卸载后也无法恢复原状,导致零点漂移(>0.5% FS);

  • 瞬时冲击载荷(如 10ms 内力值从 0 升至 200% FS)会击穿应变片保护胶,使应变片短路,直接失效。

优化策略
  • 在控制系统中设置过载报警(如载荷达量程 90% 时报警,110% 时切断加载);

  • 加装缓冲装置(如聚氨酯缓冲垫、弹簧阻尼器),将冲击载荷峰值降低 50% 以上;

  • 选用带过载保护结构的传感器(如内置机械限位块),限制弹性体最大形变。


总结

二维力传感器通过 “多维度同步测量” 的核心优势,解决了一维传感器无法还原真实受力状态的痛点,在工业精密控制、机器人柔性操作、科研测试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智能制造、机器人、医疗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二维力传感器的精度、小型化、智能化(如集成无线传输、自诊断功能)需求将持续提升,其应用场景也将进一步拓展。


隆旅 MFL-201 二维力传感器

MFL-201多分力传感器

MFL-201二维力传感器

  • 应用

  • 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医疗、科研、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可用于测量力和扭矩,确保机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隆旅 MFL-206二维力传感器

MFL-302

MFL-206三维力传感器


  • 应用:适用于需要精确测量三维力的场合,如工业装配、机器人抓取、材料力学测试等领域。


  •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沪太路5018号梓坤科技园1号楼910室

  • 24小时全国热线:400-7282-986

  • 售前咨询热线:021-51602986

  • 售后咨询热线:021-51601181

企业公众号
企业抖音号
企业视频号
企业微博
企业小红书
Copyright © 2010-2024 上海隆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31399号-6
cache
Processed in 0.003361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