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隆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隆旅电子 > 传感器常规问答 > S型拉压力传感器有哪些常见的故障及解决方法?

S型拉压力传感器有哪些常见的故障及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25-10-17
浏览次数:8
文章来源:http://www.shllsensor.com

S 型拉压力传感器凭借 “双向测力(拉力 / 压力)、结构紧凑、安装便捷” 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吊钩秤、料罐称重、装配力测试等场景。但其 S 型弹性体的 “细颈形变区” 对安装偏差、环境干扰更敏感,易出现信号波动、精度漂移等故障。本文基于 S 型传感器的结构特性,梳理 10 类高频故障,提供 “现象诊断→成因分析→分步解决→预防措施” 的全流程方案,帮助工程师高效排查、降低维护成本。

LCZ-204B

LCZ-204B拉压力传感器

一、信号输出异常类故障:从 “无信号” 到 “噪声干扰” 的精准修复
信号异常是 S 型传感器最直观的故障,直接导致测量失效,核心与 “电路连接”“元件损坏”“电磁干扰” 相关,需优先排查。
1. 故障 1:通电后无任何输出信号(仪表显示 “无数据”)
典型现象:新安装传感器或设备重启后,称重仪表 / PLC 无数值显示,万用表测量信号端无毫伏级电压输出。
核心成因(结合 S 型结构特性):
  • 供电故障:电源正负极接反,烧毁内部惠斯通电桥(S 型传感器多为 4 线制,红 - 电源正、黑 - 电源负,接反易导致应变片电路烧毁);

  • 线缆断裂:S 型传感器常悬挂使用,线缆因拉扯、弯折导致内部芯线断裂(尤其是信号输出线,直径较细);

  • 应变片脱落:S 型弹性体细颈段形变集中,若应变片粘贴工艺不佳,长期受力后可能脱落,导致桥路开路。

分步解决步骤
  1. 电源与极性检查: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供电端子(红 / 黑),确认电压是否为额定值(如 5V/10V);若电压正常,核对接线极性,若接反需立即断电,更换烧毁的应变片或信号调理芯片(如 INA128),严重时需更换传感器;

  1. 线缆通断测试:逐芯测量传感器线缆(红 / 黑 / 绿 / 白),若某一芯线电阻为无穷大,说明线缆断裂,需更换同规格屏蔽线缆(建议选用 0.5mm² 以上的 4 芯屏蔽线,避免再次拉扯断裂);

  1. 应变片检测:拆解传感器外壳(若允许),观察细颈段应变片是否脱落、鼓包,若脱落需用专用陶瓷粘贴剂重新粘贴同型号应变片(如 BF350-3AA),并进行温度补偿校准。

预防措施:安装时用扎带固定线缆,避免悬挂时线缆受力;接线前用标签标注极性,禁止盲目接线。
2. 故障 2:输出信号含大量噪声(数据频繁跳动 ±5% FS)
典型现象:料罐称重时,数值在 ±2kg 范围内反复波动;装配力测试中,力值曲线布满毛刺,无法稳定读数。
核心成因(S 型传感器易受干扰的关键):
  • 电磁干扰:附近有变频器、焊接机等强电磁设备,S 型弹性体细颈段的应变片信号较弱(毫伏级),易被干扰;

  • 屏蔽层未接地:线缆屏蔽层未单独接地或接地电阻>4Ω,无法隔绝外界电磁噪声;

  • 安装松动:S 型传感器上下挂环与设备连接松动,受力时产生微小晃动,导致应变片形变不稳定。

分步解决步骤
  1. 干扰源定位:用示波器检测信号端,若波形叠加高频杂波,将传感器线缆远离电磁源(至少 1m 以上),或在电磁源旁加装金属屏蔽罩;

  1. 屏蔽接地优化:将线缆屏蔽层单独连接至设备接地端子(接地电阻<4Ω),避免与动力线共地;S 型传感器若安装在金属支架上,可将传感器外壳接地,增强抗干扰能力;

  1. 安装加固:检查上下挂环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若松动需用扭矩扳手按额定扭矩紧固(如 M12 螺栓紧固至 30N・m),必要时在挂环与设备间加装防滑垫片,防止晃动。

预防措施:选用带 EMC 认证的 S 型传感器(如隆旅 LCZ-S 系列,符合 EN50081-1 标准),减少电磁干扰影响。
二、测量精度偏差类故障:从 “静态漂移” 到 “线性失常” 的根源排查
精度偏差直接影响测量可靠性,S 型传感器的精度问题多与 “安装偏载”“温度漂移”“校准失效” 相关,需结合其受力特性分析。
1. 故障 3:测量值持续偏大 / 偏小(偏差稳定,无波动)
典型现象:吊钩秤称重 100kg 标准砝码,显示 105kg(稳定偏大 5%);装配力测试中,标准力 10kN 对应传感器显示 9.5kN(稳定偏小 5%)。
核心成因(S 型传感器受力敏感点):
  • 偏载受力:S 型传感器需轴向受力,若上下挂环中心线偏移>0.5mm,会产生侧向力,导致细颈段应变片受力不均,输出信号偏大 / 偏小;

  • 校准失效:长期使用后传感器零点漂移,未及时校准;或校准用砝码未垂直加载,存在偏载误差;

  • 弹性体疲劳:S 型弹性体细颈段长期承受接近满量程的载荷,出现微小永久形变,导致应变片输出线性偏差。

分步解决步骤
  1. 安装对中性检查:用激光对中仪测量上下挂环的中心线,若偏移超 0.5mm,调整设备连接结构(如加装调心轴承),确保载荷轴向施加;若无法调整,更换带抗偏载设计的 S 型传感器(如细颈段加宽的型号,抗偏载能力达 15% FS);

  1. 重新校准:使用 1 级精度标准砝码,按 “5 点校准法”(0%、25%、50%、75%、100% FS)重新校准,通过仪表调整零点与灵敏度参数 —— 偏大时降低灵敏度系数,偏小时上调;

  1. 弹性体检测:用千分表测量 S 型弹性体细颈段的厚度,与出厂数据对比,若偏差>0.01mm,说明弹性体已疲劳,需更换传感器。

预防措施:定期(每 3 个月)用标准砝码校准;控制实际载荷不超过传感器量程的 70%,避免细颈段过度形变。
2. 故障 4:温度变化导致精度漂移(低温偏小、高温偏大)
典型现象:冬季低温(-10℃)时,100kg 称重显示 98kg;夏季高温(40℃)时,同载荷显示 102kg,温差每变化 10℃,精度偏差 ±1%。
核心成因(S 型传感器温度敏感特性):
  • 应变片温度系数差异:S 型传感器细颈段粘贴的 4 片应变片,若温度系数不一致,温度变化时电阻变化不同步,导致桥路输出漂移;

  • 弹性体温度效应:温度变化使 S 型弹性体的弹性模量改变(温度升高,弹性模量降低,相同载荷下形变增大,信号偏大);

  • 无温度补偿:低端 S 型传感器未集成温度补偿模块,无法抵消温度对精度的影响。

分步解决步骤
  1. 环境温度控制:若场景允许,加装保温罩或加热装置,将传感器工作温度控制在 - 10℃~40℃(多数 S 型传感器的标准温度范围);

  1. 补偿模块加装:对无温度补偿的传感器,在信号端串联温度补偿电阻(如铂电阻 PT100),通过仪表软件修正温度误差;

  1. 更换高温型传感器:若环境温度超出标准范围(如户外、高温车间),更换带宽温补偿的 S 型传感器(如隆旅 LCZ-S-H 系列,温度范围 - 40℃~80℃,全温域精度 ±0.1% FS)。

预防措施:选型时优先选择带全温域补偿的型号,避免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使用普通 S 型传感器。

LCZ-205A

LCZ-205A轮辐式拉压力传感器


  •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沪太路5018号梓坤科技园1号楼910室

  • 24小时全国热线:400-7282-986

  • 售前咨询热线:021-51602986

  • 售后咨询热线:021-51601181

企业公众号
企业抖音号
企业视频号
企业微博
企业小红书
Copyright © 2010-2024 上海隆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31399号-6
cache
Processed in 0.003528 Second.